中印边境摩擦的来龙去脉
最近中印边界问题又冲上热搜,据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龙绍华大校称:12月9日,西部战区边防部队位中印边境东段东章地区实控线中方一侧组织例行巡逻,遭到印军非法越线拦阻…
没错,印度政府又一次在边界问题上制造紧张局势,但相较于中印2020年6月15“加勒万河谷”的流血冲突,此次冲突并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属于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般冲突范畴,但是通过此次事件,再联系以往中印边界发生的历次冲突,不难看出,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始终占据主动“挑事者”的身份,总是试图向我方实控线深入,对此,我们不免会有疑问,印度政府如此频繁的挑衅行为,难道就不怕“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历史重演?推此至彼,难免让人疑惑,印度到底想干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中印边界冲突发展的历史。
中印之间的边界冲突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清朝统治时期。
清朝统治末期—印度独立期间:1841年英属印度的锡克教教徒入侵西藏,并占领了部分西藏西部地区。清朝军队于1841年12月击败了锡克教教徒。此后,由于清朝正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进行鸦片战争,同时锡克教教徒则卷入了与英国的锡克战争,双方都不希望陷入双线作战,于是在1842年9月签署了条约。
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中印(英属印度)边界冲突,但最终结果仍以之前划定的界限为边界。此后双方基本维持以往的边界不变,而在1935年,印度独立前夕,英国通过伪造旧书的方式伪造了英属印度与中国的边界,也就是所谓“麦克马洪线”,但从未获得这期间中国历代政府的承认,这也是时至今日,中国与印度发生边界冲突的根源。
1947—1962年,印度独立到中印战争:新中国建立伊始,已经从英国手里独立出来的印度,一方面积极破除和英国的各种殖民关系,但另一方面却恬不知耻的想要延续英国殖民印度期间扩张的领土,还有所谓“麦克马洪线”伪造的中印边界以南的中国领土。1951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打断了中国政府准备解放台湾的步伐,而印度却趁机大举向所谓“麦线”推进,这和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的口号“中印是亲兄弟”的口号完全背道而驰。当时的中国为了顾全抗美援朝大局,以及维护中印和平稳定,选择了克制和容忍的态度。
客观来讲,当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敌我矛盾居于主要地位,而中印之间由于边界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地位,但到1953年-1962,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台海问题也趋于缓和,甚至中美之间的矛盾也趋于缓和的之际,印度仍然不断蚕食藏南中国领土,在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赴新德里与尼赫鲁会谈解决边界问题之后,仍然不思悔改,最终导致1962年中国对印度发动反击作战。
其实这一时期,从1947到1959年,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并不是中印关系的主流,虽然印度私下里小动作不断,但双方的合作仍然大于分歧。一方面,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团结缓和的外交方针,中国需要周边的亚洲国家放下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警惕防范,从而一致争取各国民族独立运动、反殖民主义运动,以及反对美帝国主义的胜利。另一方面,从印度的国家利益出发,印度总理尼赫鲁需要中国在印巴关系中保持中立,从而在印巴争议地区—克什米尔,保持对巴基斯坦的绝对优势,还有其他国际、地区事务中,中印双方也都需要对方的支持。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除了在朝鲜战争中干涉朝鲜半岛,在印巴争议地区-克什米尔公开支持其“独立国”的身份,还在中国准备解放台湾之际,公然进行武装干涉。面对这种情况,反对美国介入亚洲事务,就是中印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印双方合作的基础所在。但到1959年左右,亚洲地区紧张趋势逐步缓和,双方的边界问题,尤其是印度不断向藏南推进并干涉中国内政等问题,最终才导致矛盾的集中爆发。
此时的印度,已然独立十多年,但从殖民国家那里沾染上的不良习气,很难改正,频频向周边国家提出领土要求,属于脾气很大,胃口也不小。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经说“印度只能做大国,而且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这番言论凸现了尼赫鲁大国外交的野心,从现在印度莫迪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张以及对中国提出的不合理领土要求的行为来看,很显然,尼赫鲁时期的大国野心也延续到了现任的印度政府身上。
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双方关系跌至冰点,直到1981年才重新恢复谈判。但紧接着1987年印度越过实控线的行为又差点导致双方发生战争。
20史记80年代末至今,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多次展开双边谈判,期间两国关系时好时坏,总体趋于平和。但印度还是执着于不合理的领土要求,频频发生越线的行为。2017年的洞朗对峙,2020年加勒万河谷流血冲突,是这期间发生的相对较为严重的事件,除此之外,小摩擦不断。
中国一贯主张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惠,自新中国建立伊始,就一直在寻求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谋得经济和平发展的良机,也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对话机制妥善解决争议。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先后缓和、解决了与部分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只有中印边界问题迟迟没有进展,而印度的冥顽不灵则是主要原因。
实际上,近年来印度却有利用我们的这种和平解决问题的愿望和主张,不断的玩擦边球、炒作的迹象,始终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
印度这么做除了给中国施压,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印度当局或许压根就不想彻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起码说现在不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尽管印度不断在边境主动挑起事端,但从来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中国的综合国力始终要比印度强的多,而国防和综合国力才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核心。从当前印度莫迪政府的表现来看,印度可能认为如果淡化处理边界问题,或者说让边界安定较长的时间,甚至让边界摩擦新闻淡出新闻媒体,那么则有可能让中国进一步巩固既得的优势地位,形成既定事实,不利于印度在接下来可能举行的谈判中取得任何实质便宜,鉴于此,所以印度政府的做法可能是:时不时让边界发生摩擦,从而提醒中国印度政府始终对边界问题的“不满意”态度,以期印度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或者国际、地区局势的风云突变,以取得解决边界问题的最佳时机。
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印度历届政府在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策略都有尼赫鲁时期的影子。
1951年中国忙于朝鲜战争之际,印度迅速出兵占领了达旺。1962年中印战争,便是印度趁着中国内部发生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尼赫鲁误认为中国的边防守备不足,从而大举入侵。1982年到1987年,在中国政府为了精简编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裁军一百万之后,印度便迅速增兵实控线附近,企图蚕食中国领土,紧接着就发生了1987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最近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流血冲突,也恰恰发生在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候。
其二,边界问题也是莫迪政府转嫁国内矛盾的“好手”。21世纪以来,印度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却始终面临着国内民族矛盾不断加剧、贫富差距过大,宗教争端等问题。2000年以来的二十年间,仅是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宗教冲突就已经导致数万人的死亡,而莫迪政府对待穆斯林教徒的“二等公民”言论,更是加剧了这种冲突的发展。2020年新德里宗教冲突爆发之际,随后就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流血冲突事件的发生,之后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才逐渐得以平息。
其三,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很重要。中印边界摩擦,当然也是莫迪故意向美国传达中印“不太和谐”的信号,用以套取美国支持,以期美国在经济、军事上给予印度更多的帮助。近年来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不断加快,而美印之间的关系却在不断升温,不仅达成了美印防务协定,允许美国向印度出口F-16、F-18、“爱国者”反导系统等武器装备,而且美国有意拉拢印度组成美日印澳同盟以对抗中国,最近美印更是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举行联合军演,加剧中印边境冲突、牵制中国的用心昭然若揭。
综上,莫迪政府认为,边界问题既能牵制中国,又能套取美国好处,还能转移国内矛盾,何乐而不为。所以莫迪政府始终都没有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面对中方诚意谈判解决边界争端的态度,即使开启了新一轮中印外长会谈,印度的目的则仅限于保持双方军队高层的交流,避免紧张局势的失控,防止冲突演变为新一轮的战争。
所以边界问题俨然已经成为莫迪政府处理内政外交问题“通用公式”,属于明知故犯。
为了应对印度政府的不理智行为,我们除了要适时表现出强硬的态度,打击莫迪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继续做文章的幻想,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让步,因为说到底边界问题的核心必然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只要中国综合国力对印度保持绝对碾压,那么印度总会有一天不得不认情现实,乖乖的坐在谈判桌前,切实和中国解决边境问题。但又不能过于强硬,印度面临着复杂的国内民族矛盾、宗教斗争等问题,神经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这是一个自尊心很强,但发展潜力却不容小觑的国家,所以还是要采取团结加斗争的策略,所以一方面要继续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国内经济建设的目标,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美印进一步媾和,以免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