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屲”的故事
黄土屲(wa),是陕北随处可见的一种自然地貌。屲,是指山坡或斜坡的意思。
陕北的山坡很多。但是,人们习惯性的把它写作坬。而很少用屲字。坬,一般都用作地名,如什么张家坬、李家坬等。如佳县有个“赤牛坬”,是民俗文化村,我没有去过,听说很火,来到这里,能够体验古老而丰富的陕北民俗文化。可见,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信天游里有一句“山丹丹那个开花背坬坬上红,你有那个心事慢慢对我明”。所以,在陕北到处都能发现一种山坬文化的影子。但是坬是一个多音字,主要读作坬(gua),而真正能代表山坡本意的,应该是这个屲(wa)字,山字上面有一撇,表示斜坡的意思,我们不得不感叹汉字的象形魅力。也许是习惯的问题,人们很少使用,屲反倒成了一个生僻字。
近日,我随西安市“黄土屲采风团” 的艺术家们,来到了子洲县淮宁湾镇清水沟农业生态园区,参加了文化下乡送温暖活动,体会了一把“黄土坡上的情,沟里头的那个爱”。通过参加黄土屲上的山地苹果采摘活动,才真正体会到了屲字的含义,有一种生在黄土地,才识黄土“屲”的感觉。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清水沟农业生态园,已将“黄土屲”注册成了山地有机苹果商标。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园区的创始人,公司法人代表王岗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王岗先生和我是同学,学的是金融。他上学期间的名字叫王高,后来他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有点“高”,他想往低降一点,后来便降成山岗的岗了,没想到他后来辞去了所从事的金融工作,由一名城市白领,变成了一个返乡“农民”,和山岗结缘了。
清水沟是他的家乡,虽然名为清水沟,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黄土屲,最缺的就是水,只是有一无名小河从村里流过而命名的。王岗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拉扯他们姐弟长大,艰苦的环境,从小练就了王岗先生自强自立的性格。他参加工作后,母亲又不愿意随他进城,因为老人离不开这块故土,常回家看看的他,看到城乡差别日渐扩大,常年躬耕在黄土屲上的父老乡亲,也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这就让他萌生了创办生态园区的想法。一是可以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二是可以为家乡父老拓展一条脱贫的路。因为这里坡地多,通风好、光照足,都是没有工业污染的山峁沟坡,是一块发展生态农业,创建循环经济的理想之地。
他采取“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的运作模式,流转土地2456亩。每年每亩补给农民200元,而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可以在他的公司里就业。现在已建起养殖场3个,存栏黑山羊360只,白绒山羊150只,藏香猪120头。建成葡萄长廊1000米,山地矮化苹果1300多亩,育苗40万株,高山蓄水池11个,小高抽站3座,200立方米沼气池两个,建成有机肥料管道灌溉及微量元素节水灌溉系统。他的“黄土屲”山地有机苹果、有机小米,已完成了相关认证,现正在转换中。
目前, 园区已被榆林市政府命名为“榆林市清水沟生态农业园区、榆林市重点龙头企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确定其为“教学实习基地”、“山地苹果节水灌溉示范站”、“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公司的全部技术支撑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九月的陕北黄土高原,本该是秋高气爽,阳光灿烂,而今年秋雨较多,我们去的这一天,却是微雨茫茫,但是隐约的山峦挡不住瓜果的飘香。
黄土屲上,秋天的景色五彩缤纷,高粱涨红了脸,糜子笑弯了腰。
红色的枣儿,在淡绿色叶子的映衬下,像一个个红色的玛瑙挂满了枝头,在微雨下,挂着水点,让人垂涎欲滴,顺手摘一颗放在嘴里,清脆香甜。陕北的大枣名不虚传,现场采摘让人流连忘返。
熟透了的苹果,像一个个红色的灯笼,把黄土屲装点的分外绚丽。
据介绍,这里是山地苹果最佳栽种区,温度、日照、土壤、海拔、降水量、昼夜温差、无霜期等均符合世界苹果优生区的七大指标。园区内新培育的新品种成了抢手货,刚好,公司开展有机苹果认养活动,我为了让亲朋好友饱饱口福,也认养了一棵叫“蜜脆”的新品种。子洲的黄土屲上,也有了我的一棵苹果树。
目前,园区总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500吨气调冷库一座,淤地坝4座,新建道路15公里,辐射带动面积达13平方公里,带动农户15000多户。一个“有机生产、果畜互动、休闲观光、农户参与(包括贫困户)、种养加工、仓储物流、立体营销”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展现在了黄土屲里。
黄土屲的采风,虽属跑马观花,但感受颇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能人造一方福。眼前的翠绿青山,硕果飘香,让我隐约看到陕北黄土地的美妙远景。愿王岗先生的生态园顺风顺水,兴旺发达;愿黄土屲的父老乡亲得利得惠,幸福安康。
作者:长运,本名,李俊山,陕西省靖边县龙洲人,从业,金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