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粉丝朋友向谈谈分享了一个问题:
自己身体一旦出现虚弱、四肢乏力的气虚症状时,首先会想到煮上一大锅黄芪水来补气。价格便宜,补气的效果又好。但是几乎每次喝完后容易上火,出现了嗓子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不知道怎样补气,才不易上火?
今天,谈谈就给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下黄芪的搭配。对比一下自己的症状,看看哪种更适合你哦~
01
“人由气生”,气是生命的动力,不管是代谢还是血液运转,都依赖气的运行。人活一口气,气都跑光了,免疫力自然也会下降,身体自然就虚弱了。
什么既能化湿祛邪,又能补气补虚呢?当然非黄芪莫属啦。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被誉为“脾为后天之本,补气诸药之最”,深得人们的喜爱。它究竟有哪些功效呢?
1、益气固表
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因此,多汗的三伏天尤其适合用黄芪泡水喝。
2、补气养血
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的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俗话说, “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我们再来看看黄芪与其他药材巧搭配后的神奇妙用。
1、黄芪配丹参
可用于胸痹心悸,还能抑制增生,抗击血栓,软化血管。
2、黄芪配山药
可辅助降低血糖,补气止血,促进溃疡愈合。
3、黄芪配金银花
可用于清热解毒、辅助治疗慢性肾病,有效缓解皮肤瘙痒。
4、黄芪配白术
可补充能量、具有抗氧化作用,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5、黄芪配益母草
可活血化瘀,还能防衰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的增生。
6、黄芪配当归
不仅调经止痛,还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补血养血。
7、黄芪配麻黄
可辅助降血压、缓解支气管炎,也可用于外感风寒。
02
由上可知,黄芪的妙用实在太多,其中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补气。
那我们要怎么才能补气不上火呢?
下面,谈谈给大家支招,教会大家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的同时还不会上火。
1、肺气虚
表现:气短,怕风、语声低微、咳喘无力、不自主地出汗、浑身没劲等。
推荐:
黄芪:9-30克,麦冬:6-9克,五味子:3-6克。
组方解析:
黄芪:不仅能补内(肺脾之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
麦冬:润肺生阴,阴阳同补,就不容易上火了。
五味子:敛肺,五味子能防止气升太过,导致上火的问题。
三药同用,阴阳同补,补肺气的同时不易致上火。
2、脾气虚
表现:食欲差、吃饭少、腹痛腹胀、大便不成形、体型偏瘦。
推荐:
黄芪:9-30克,石斛:6-9克,白术:6-12克。
组方解析:
黄芪:归于脾经,可以健脾补中。
白术:健脾补气。可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补气药中少佐滋阴药,可防温燥伤阴而致虚火。
3、肾气虚
表现:腰膝酸软、倦怠发力、小便次数多而清、脸色发白、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等。
推荐:
黄芪:9-30克,黄精:9-15克,山药:9-20克。
组方解析:
黄芪:黄芪长于益气补虚。但需要黄精、山药等引其药性入肾经。
黄精:补气养阴,益肾。为气阴双补之品,补养肾气的同时不易上火。
山药:山药有补肾涩精的作用,肾气由肾精化生,所以山药可以用于肾气虚的症状。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了,为啥这个小方子剂量都是灵活的呢?
剂量是方剂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之前,谈谈说过,每个人的症状、体质不同,中医讲究“千人千方”,用量不能“一概而论”。真正的好方子,剂量一定是有一个酌情增减的范围的。
如果说自己把握不清的话,建议去找一个中医师,在中医师的辨证下确定你是哪种情况、需要用多少量、用什么搭配,选择一个合适的量效果才好。
来源:健康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